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 2024-07-05 10:42:10
  • 用户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是‘国之大者’,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探索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本质的认识,不断推进金融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逐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必须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准确理解把握、坚决贯彻落实,锚定打造强大的金融机构目标,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始终坚持方向和立场的高度统一。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最本质的特征,是我国金融发展最大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要求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要在各方面各环节落实和体现。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引导党员干部坚持从政治上看业务,坚决破除“例外论”“特殊论”“精英论”等错误思想。要持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政治要件来办,建立起传达学习、研究部署、推动落实、成效检验的工作闭环。必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树牢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牢牢站稳人民立场。我们党领导的金融事业,归根到底要造福人民。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站在人民的立场认识、分析和解决金融发展中的问题,聚焦产品和服务丰富度和触达率、网点服务效率、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重点方向,统筹做好产品创新、流程优化和场景融合,推出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扎实推动普惠金融“增量、扩面、降本、提质”;积极开展稳岗扩岗专题活动,大力支持乡村全面振兴,落实好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持续在提升金融服务的多样性、普惠性、可及性上求实效,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科学把握守正和创新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

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宗旨。要发挥中国银行全球化独特优势和综合化经营特色,聚焦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主动适应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构建协同顺畅、高效适配的金融服务体系,全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不断为经营主体提供多层次多样性的金融产品,强化对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持续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金融动能。

积极主动深化改革创新。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推动金融服务结构和质量转变。一方面,对标市场,提升竞争能力。在优化结构上精耕细作,打造“痛点切入+全方位业务跟进”的一揽子服务方案,为市场提供全周期、全链条、全覆盖的产品和服务。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发挥数字化在支持精准营销、管理决策、风险防控等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深度挖潜,提升治理效能。提升组织架构适配性,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强化竞争力提升和长周期考核,引导全行既算经济账、更算政治账,既算短期账、又算长期账。进一步推动落地以客户为中心的全球一体化综合服务模式,健全“一点接入、全球响应”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全球化综合化服务的整体合力。

强化境内和境外有效联动的系统观念。强化境内和境外机构有效协同,提高全球布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推动“硬联通”和“软联通”相结合。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落实落地。助力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深化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国家区域合作,做优中资离岸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间参行等重点业务,参与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建设,有效促进人民币在岸、离岸市场良性循环。

服务“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加大“稳外贸”金融支持力度,发挥国际贸易结算、跨境电商结算和外币业务领先优势,助力国内企业更好融入全球资金链、价值链和产业链。积极服务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等国家级重大展会,举办全球撮合对接活动,助力地方政府跨境招商引资。

推动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压紧压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政治责任,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统筹防范境内外、表内外、传统和非传统风险,切实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

既做到全面无死角,也避免简单一刀切。一方面,全面掌握各地区、各条线、各领域的风险底数,提升风控智能化水平,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内控案防工作,实现全覆盖、穿透式管理。另一方面,根据不同机构的外部环境、客户基础、管控能力,实施精细化管理和差异化定策。针对境外机构特殊环境,“一行一策”制定境外风险策略,有效管控制裁合规风险,增强风险管理精准性,真正做到既把风险管住,也避免把业务管死。

既防控传统风险,也关注非传统风险。加大重点领域风险处置力度。坚持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开展风险全面和专项排查和分析研判,稳妥推进存量风险“出清”,严控增量风险。高度重视非传统安全风险防范。加快推进核心银行业务系统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加强消费者保护、舆情、信访、安全生产等领域问题隐患排查和整治,避免风险关联传染、叠加共振,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必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魂脉,扎实推动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五要五不”走深走实。

完善制度机制,有力促进经营管理。加强专业性、系统性、持续性研究,系统谋划文化建设,推动“五要五不”理念贯穿融入经营管理各方面,促进文化柔性和制度刚性相互融合,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经营观、业绩观、风险观。

加强培育传播,深化文化认同。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发挥好培根铸魂作用。加强与各文化平台和载体深度合作,推动中华文化与当地文化的有机融合,当好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金融使者,为讲好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银行将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以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8日 10 版)


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学习《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金融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为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发展指明了方向,是金融工作的总纲,纲举才能目张。我们要认真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

一、充分认识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兴衰,金融有责。金融是“国之大者”,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从历史经验看,大国崛起离不开强大金融体系的支撑。当今世界,金融是大国博弈的必争之地,金融对强国建设的作用更加凸显。

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血脉通,国内大循环才能畅通、才会可靠,国际循环才能有更高质量和水平。金融要发挥优化资金配置的关键作用,畅通金融与实体经济、金融与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等循环,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扩大需求、改善供给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更好发挥金融在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最终消费、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直接融资和中长期融资比重,支持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二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对金融提出更高要求,必须以强大的金融有力支撑科技和产业创新。关键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需要金融有效“输血供氧”,用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满足处于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的需求,支持实现从研发到量产质的飞跃。同时,金融自身也要通过科技赋能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三是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需要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预计2060年前相关资金需求将超过100万亿元。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需要金融系统大力参与,更需要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和工具。必须构建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加快发展碳市场、碳金融,以市场化方式引导和撬动更多资源流向绿色低碳领域。

四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要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金融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创造高收入就业机会,促进居民财产保值增值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必须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创新小微金融服务模式,丰富金融市场投资工具和产品,使更多人民群众能够通过高质量金融服务增加收入和财富,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好让全体人民共享。

五是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需要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在长寿时代,需要更好发挥金融作用,满足促进养老金积累增值、支持养老产业和银发经济发展、服务老年人等诸多需求。必须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金融体系,促进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创造有利于稳定生育水平、提高人口质量的金融环境,有效支持人口高质量发展。

二、科学把握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基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阐明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八个坚持”,明确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根本要求。

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只有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才能把我国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更好防范化解风险,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金融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中国特色金融必须立足于为广大人民服务,为国家重大战略、中小微企业和“三农”服务,为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弱势群体服务。

要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金融起源于为生产活动提供资金融通,要始终坚守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初心使命,以金融高质量服务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要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金融是管理风险的行业,又具有杠杆效应和内在脆弱性,做好金融工作要始终绷紧防控风险这根弦,不能有丝毫松懈大意。

要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金融创新发展对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有极高要求,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法治建设。

要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现代金融机构体系和市场体系,处理好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等的关系,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要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金融既要开放,又要安全。要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切实提升开放条件下的金融监管能力,织密织牢金融安全网。

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更是做好金融工作的基本方法。在货币政策、金融监管、风险处置等方面都要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基本要求,确保金融发展行稳致远。

三、扎实有力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金融强国应具有“六个强大”的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即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我国已经是金融大国,但要建成金融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围绕六大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

一是构建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金融调控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关系,始终保持稳健性,管好货币总闸门,为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扩大就业、维护国际收支平衡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二是构建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应是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等协调发展,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比例合理。应不断推动金融市场体系结构合理化,并随实体经济结构和需求变化而动态变化,更加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三是构建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我国金融机构门类齐全,业态日趋丰富,但差异化服务水平还不足。各类金融机构要在现有基础上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在服务实体经济上各司其职、各展所长。

四是构建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业稳健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必须不断健全金融监管体系,提高监管前瞻性、精准性、协同性、有效性,织牢织密金融安全网。要增强金融体系韧性,提高吸收和抵御各种风险冲击的能力。

五是构建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类型应丰富多元,能够满足不同领域和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要提高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质量,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六是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交易和运行的“道路桥梁”,是金融稳健高效运行的基础性保障。必须建立健全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加强统筹规划,完善监管标准和运营要求,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互促进。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15日 10 版)


打造强大的金融机构 服务金融强国建设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是‘国之大者’,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探索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本质的认识,不断推进金融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逐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必须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准确理解把握、坚决贯彻落实,锚定打造强大的金融机构目标,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始终坚持方向和立场的高度统一。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最本质的特征,是我国金融发展最大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要求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要在各方面各环节落实和体现。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引导党员干部坚持从政治上看业务,坚决破除“例外论”“特殊论”“精英论”等错误思想。要持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政治要件来办,建立起传达学习、研究部署、推动落实、成效检验的工作闭环。必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树牢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牢牢站稳人民立场。我们党领导的金融事业,归根到底要造福人民。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站在人民的立场认识、分析和解决金融发展中的问题,聚焦产品和服务丰富度和触达率、网点服务效率、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重点方向,统筹做好产品创新、流程优化和场景融合,推出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扎实推动普惠金融“增量、扩面、降本、提质”;积极开展稳岗扩岗专题活动,大力支持乡村全面振兴,落实好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持续在提升金融服务的多样性、普惠性、可及性上求实效,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科学把握守正和创新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

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宗旨。要发挥中国银行全球化独特优势和综合化经营特色,聚焦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主动适应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构建协同顺畅、高效适配的金融服务体系,全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不断为经营主体提供多层次多样性的金融产品,强化对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持续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金融动能。

积极主动深化改革创新。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推动金融服务结构和质量转变。一方面,对标市场,提升竞争能力。在优化结构上精耕细作,打造“痛点切入+全方位业务跟进”的一揽子服务方案,为市场提供全周期、全链条、全覆盖的产品和服务。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发挥数字化在支持精准营销、管理决策、风险防控等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深度挖潜,提升治理效能。提升组织架构适配性,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强化竞争力提升和长周期考核,引导全行既算经济账、更算政治账,既算短期账、又算长期账。进一步推动落地以客户为中心的全球一体化综合服务模式,健全“一点接入、全球响应”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全球化综合化服务的整体合力。

强化境内和境外有效联动的系统观念。强化境内和境外机构有效协同,提高全球布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推动“硬联通”和“软联通”相结合。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落实落地。助力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深化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国家区域合作,做优中资离岸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间参行等重点业务,参与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建设,有效促进人民币在岸、离岸市场良性循环。

服务“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加大“稳外贸”金融支持力度,发挥国际贸易结算、跨境电商结算和外币业务领先优势,助力国内企业更好融入全球资金链、价值链和产业链。积极服务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等国家级重大展会,举办全球撮合对接活动,助力地方政府跨境招商引资。

推动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压紧压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政治责任,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统筹防范境内外、表内外、传统和非传统风险,切实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

既做到全面无死角,也避免简单一刀切。一方面,全面掌握各地区、各条线、各领域的风险底数,提升风控智能化水平,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内控案防工作,实现全覆盖、穿透式管理。另一方面,根据不同机构的外部环境、客户基础、管控能力,实施精细化管理和差异化定策。针对境外机构特殊环境,“一行一策”制定境外风险策略,有效管控制裁合规风险,增强风险管理精准性,真正做到既把风险管住,也避免把业务管死。

既防控传统风险,也关注非传统风险。加大重点领域风险处置力度。坚持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开展风险全面和专项排查和分析研判,稳妥推进存量风险“出清”,严控增量风险。高度重视非传统安全风险防范。加快推进核心银行业务系统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加强消费者保护、舆情、信访、安全生产等领域问题隐患排查和整治,避免风险关联传染、叠加共振,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必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魂脉,扎实推动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五要五不”走深走实。

完善制度机制,有力促进经营管理。加强专业性、系统性、持续性研究,系统谋划文化建设,推动“五要五不”理念贯穿融入经营管理各方面,促进文化柔性和制度刚性相互融合,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经营观、业绩观、风险观。

加强培育传播,深化文化认同。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发挥好培根铸魂作用。加强与各文化平台和载体深度合作,推动中华文化与当地文化的有机融合,当好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金融使者,为讲好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银行将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以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8日 10 版)

为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坚强保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成就综述)

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带领全党找到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指引百年大党开辟了自我革命新境界。

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不断提高,党的面貌焕然一新,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蔚然成风,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日益完善,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2024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

在会议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应贯彻的原则中,第一条即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充分彰显党的领导之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作用。

2024年1月4日,北京中南海。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利用一个整天时间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听取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

近年来,党中央每年听取“五大班子”的工作汇报和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这已成为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制度安排。

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党是决定整个系统运行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推进各方面制度建设、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加强和改进各方面工作,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自觉贯彻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置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党的领导制度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旗帜鲜明,充分彰显“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将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载入党章和宪法;夯基垒台,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着眼于把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制度化,调整重组优化数十个部门,党和国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实现系统性、整体性重构;立柱架梁,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央财经委员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等,强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建章立制,出台《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等党内法规,党的全面领导更加制度化、规范化;融会贯通,将党的领导融入意识形态工作、国有企业治理、高校领导体制、群团组织建设等各类工作全过程、各方面,通过实施一系列创制性举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更加成熟定型。

2019年10月31日下午,人民大会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

锚定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党的领导制度明确为我国根本领导制度,抓住了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

2023年6月,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鲜明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并用“十三个坚持”进行系统总结和集中概括。

“十三个坚持”中,居首位的正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彰显党的领导的关键作用、重要意义。

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一个更加坚强有力的党,正领航中华“复兴号”巨轮劈波斩浪、勇往无前。

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不断健全,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2024年1月,北京京西宾馆,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在此举行,全会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

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九个以”的实践要求,其中之一正是“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有效途径”。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大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提出一系列创新理念,实施一系列变革实践,健全一系列制度规范,推动党的建设这项伟大工程不断深化发展,初步构建起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制度建设尤为重要。正在全党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学习重点正是最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全链条全周期全覆盖上不断发力、激励引导党员干部担当作为、促进执纪执法贯通,作为规范党组织和党员行为的基础性党内法规,党纪处分条例的再次修订,进一步扎紧制度的“篱笆”,释放出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只有进行时。
从纪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到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内监督条例,再到首部《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一系列基础性关键性党内法规制定修订,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和预防作用充分彰显,新时代制度治党进入“快车道”。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不断健全组织体系,让党的各级组织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确保党的领导“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始终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有效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让党的基层党组织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中更好发挥领导作用;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紧盯“关键少数”,确保选出的干部政治上站得稳、靠得住、能放心;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营造积极健康、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环境,更好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接续开展的党内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为广大党员干部补钙壮骨;筑牢制度“堤坝”、强化组织保障、筑牢思想根基……党的自我革命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不断在革故鼎新、守正创新中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不断强化,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日益健全
2023年11月3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截至11月中旬,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县一级监察官等级首次确定工作全面完成。

这一工作的完成,标志着自2022年起推进的全国监察官等级首次确定工作圆满收官,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迈出重要一步。

从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确立监委宪法地位,我国反腐败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通过施行,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挂牌成立,国家和省、市、县四级监察委员会组建完成,再到监察官法、监察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出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对公权力和公职人员监督的全覆盖、有效性显著增强,改革形成的制度优势正逐步转化为治理效能。

监督在管党治党、治国理政中居于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全面领导、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对权力的监督。

以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出招破局、统领牵引;以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创制突破、提升效能;以纪检监察机构改革配套保障、协同推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纪检监察“三项改革”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加强,体制机制“四梁八柱”基本确立,为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提供有力支撑。

2017年8月30日,十八届中央巡视圆满收官,标志着党的历史上首次实现一届任期内中央巡视全覆盖。

全覆盖,体现了动真碰硬的态度,更体现了制度治党的智慧。每轮巡视结束,习近平总书记都详细审阅巡视报告,对巡视中发现的问题作出评判,推动巡视工作不断深化。

从十八届中央巡视探索开展专项巡视、试点开展“机动式”巡视;到十九届中央巡视紧盯“一把手”和关键少数、紧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到二十届中央巡视再出发,首轮即统筹安排常规巡视、机动巡视和“回头看”同向发力、“三箭齐发”,巡视工作震慑力、穿透力不断增强。

与此同时,持续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健全整改工作机制,推动党委(党组)落实整改主体责任,把巡视整改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改革发展结合起来,增强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实效。

数据显示,2023年省、市、县三级共巡视巡察23.1万个党组织,182家中央单位对2.7万个党组织开展内部巡视巡察,巡视巡察上下联动进一步深化。

从加强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到在党内监督主导下,做实专责监督、贯通各类监督;从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加强上级纪委监委对下级纪委监委的领导,到持续深化派驻机构改革,强化派出机关对派驻机构直接领导、统一管理;从健全“组组”协同监督、“室组”联动监督、“室组地”联合办案机制,到完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构建纪检监察法规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监督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显著增强,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形成,各项监督更加规范、更加有力、更加有效。

“坚持用改革精神管党治党”——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新征程上加强党的建设提出新要求。

无论是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还是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亦或是继续推进反腐败斗争,都要把改革精神鲜明贯穿其中,不断提升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使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推动党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国理政的实际效能。

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扎实深入,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来源:新华社

分享:

GET YOUR TRANSPORT QUOTE

You can always visit us at our HQ, we have a friendly staff and a mean cup of coffee.